胃腸病學雜志:補充益生菌或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(fā)生風險

2023-06-09

夏天到了,超市的貨架上、街邊便利店、家里的冰柜里,到處五顏六色的飲料,還有各式各樣的奶茶,都在向你招手,讓你欲罷不能。


然而這些飲料,不管什么口味牌子,都有一個共同的“特點”,添加糖。這一“特點”卻是肥胖、2型糖尿病、齲齒等疾病的“隱形殺手”。


除這些之外,有研究表明:含糖飲料,會使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發(fā)病風險翻倍。含糖飲料究竟對你的身體做了什么?一起來了解下。


攝入較多含糖飲料

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風險翻倍


2021年發(fā)表于《腸道》(Gut)雜志的一項研究,對95464名參與者進行了長達24年的研究,揭示了含糖飲料與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的關系。研究顯示:


▲成年人組(女性):每天喝≥2份的含糖飲料,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2.2倍 ,且每日多喝1份含糖飲料,結直腸癌發(fā)病風險增加16%。


▲13-18歲組? :含糖飲料攝入量每日增加1份,則結直腸癌的發(fā)病風險增加32%。


*研究中,1份飲料的量為236.56毫升,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含糖飲料包裝大多是500毫升的,如果每天喝1瓶的話,攝入量已經(jīng)超過了實驗中1份的數(shù)據(jù)。


關于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


在2020年全球癌癥發(fā)生率中,結直腸癌新發(fā)病例為193.2萬例居第3位,病死率居第2位,為93.5萬例。但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的發(fā)生率和病死率卻出現(xiàn)增長趨勢,以下5項目是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發(fā)病的危險因素。


1.家族史和遺傳因素約占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發(fā)病風險的30%。


2.代謝綜合征,高脂血癥、肥胖都是高危因素。一項薈萃分析研究顯示,高脂血癥與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的發(fā)展顯著相關,可能是更強的危險因素。肥胖是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的一個強危險因素,其在年輕一代中患病率的增加,很可能是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增加的主要原因。


3.除了前面提到的含糖飲料之外,高脂、高熱、低纖維飲食也是危險的因素。


4.生活方式,飲酒、久坐、壓力因素等被認為是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發(fā)病的潛在危險因素。


發(fā)表于《美國臨床營養(yǎng)雜志》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健康生活方式與降低結直腸癌發(fā)病風險相關,看看下面這些你都達標了嗎?


年齡、遺傳是我們無力去改變的因素,而健康生活方式的改變卻可以降低疾病發(fā)生的風險或是讓疾病來得遲一些,讓我們擁有更多的健康時光。


降低結直腸癌的發(fā)生風險


1.定期體檢 :特別是有家族史、家族性息肉病等高危因素的人,更應該定期體檢,正確治療。


2.運動 :適當?shù)倪\動和鍛煉(每天至少30分鐘),尤其是肥胖者,能夠降低癌癥的發(fā)生率。


3.持均衡健康的飲食 :足夠的粗糧及谷薯類,蔬菜和水果(400-800g/天),適量的奶類,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制品攝入,足夠的飲水,避免反式脂肪、減少飽和脂肪攝入。


4.戒煙、戒酒


5.增加保護性營養(yǎng)素攝入——益生菌 :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結直腸癌患者中,大都具有明顯的菌群失調現(xiàn)象,而通過動物實驗研究顯示,補充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菌群,且能抑制結直腸癌發(fā)病。


研究顯示,益生菌防治結直腸癌的機制可能有以下幾點:


一是益生菌能直接作用于腸道粘膜。腸黏膜屏障受損是結直腸癌發(fā)展階段的重要變化,益生菌有能起到增強腸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。


二是益生菌能通過黏附和競爭清除病原菌,從而能減少腸道中致癌物質的合成。


三是益生菌可以改變腸道菌群酶活性,而調節(jié)細菌酶活動將是未來預防結直腸癌的重要措施。


四是益生菌具有調節(jié)免疫反應的作用,從而有助于防止炎癥性疾病的發(fā)生。

隨著對腸道菌群--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越來越深入,人們發(fā)現(xiàn)腸道微生物與結直腸癌的密切相關,提供了以腸道菌群為靶點治療結直腸癌的新途徑。


雖然來自臨床或實驗動物模型的數(shù)據(jù)為益生菌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,但仍缺乏益生菌在預防和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試驗證據(jù)。希望未來,能繼續(xù)發(fā)掘能夠緩解結直腸癌的益生菌,并進行多中心、大樣本的人群干預試驗證明其臨床效益。


參考資料

[1]潘峰,欒德春,張彤薇,毛偉峰,梁棟,劉愛東,李建文.我國3歲及以上城市居民含糖飲料消費狀況及其游離糖攝入評估[J].中國食品衛(wèi)生雜志,2022,34(1):126-130.

[2]Taylor, S.R., Ramsamooj, S., Liang, R.J. et al. Dietary fructose improves intestinal cell survival and nutrient absorption. Nature 597, 263–267 (2021).?

[3]Hur J, Otegbeye E, Joh HK, Nimptsch K, Ng K, Ogino S, Meyerhardt JA, Chan AT, Willett WC, Wu K, Giovannucci E, Cao Y. Sugar-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in adulthood and adolescence and risk of early-onset colorectal cancer among women. Gut. 2021 Dec;70(12):2330-2336. doi:10.1136/gutjnl-2020-323450. Epub 2021 May 6. PMID: 33958435; PMCID: PMC8571123.

[4]柳健,廖斐,董衛(wèi)國.早發(fā)性結直腸癌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[J].醫(yī)學研究雜志,2022,51(05):26-29.

[5]劉晨晨,張振玉.益生菌對結直腸癌的防治作用及機制[J].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,2015(07):12-15.

[6] 劉利軍,張曉桐,靳奇文,劉 飛,謝水琪,孟祥晨,益生菌對結直腸癌的改善作用與機制的研究進展[J],東北農業(yè)大學乳品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,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.


注:本文旨在介紹科學研究進展,不作治療方案推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