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樹花(Grifola frondosa (Dicks, ex Fr)?S.F.Gray)為擔(dān)子菌亞門(Basidiomycotina)、層菌綱(Hg-menomycetes)、無隔擔(dān)子菌亞綱(Holobasid-iomyceidae)、非褶菌目 (Aphyllophrales)、多孔菌科 (Polyporaceae)、樹花菌屬 (Grigola) 真菌,又名貝葉多孔菌、千佛菌、栗子蘑、云蕈、蓮花菌等,日本稱之為舞茸 (Maitake)。其主要分布于日本、俄羅斯、北美以及中國長白山區(qū)、河北、吉林、廣西、四川等地。它是一種食、藥兼用的蕈菌,肉質(zhì)脆嫩,味如雞絲,營養(yǎng)豐富。
馬迅(2007)等從人工培養(yǎng)的灰樹花子實(shí)體中得到了一種分子量為400~450 KD的MT-α-葡聚糖。其作用機(jī)制可能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和改善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抵抗(Lei et al, 2007)。
Kubo (1994) 等分離灰樹花子實(shí)體多糖過程中,得到了一種具有顯著的降血糖活性的糖蛋白,即X-組分(糖 : 蛋白=65 : 35),相對分子量5×105 D, 結(jié)構(gòu)為具有α-1,4-分支的?-1,6-葡聚糖。
Manohar (2002) 等研究灰樹花水溶性提取物FXM(即Kubo提取出的X組分),發(fā)現(xiàn)FXM很可能是通過改善胰島素抵抗達(dá)到降糖活性的。
Preuss (2007) 等研究了灰樹花提取物SX組分(分子量為20 KD的糖蛋白)對自發(fā)性高血壓(SHR)大鼠的降糖活性,發(fā)現(xiàn)SX組分可以有效改善SHR大鼠的胰島素敏感性。
Matsuura (2002) 從灰樹花子實(shí)體里提取出的海藻糖具有α-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的活性,可以阻礙身體對葡萄糖的吸收,從而達(dá)到降低血糖的功效。這些研究表明,灰樹花多糖有抑制人體消化道對糖類的吸收的作用,更主要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,這樣不僅可以從源頭上減少糖的吸收,還能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利用率。